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是構成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的基本要素,完善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是客觀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前提。監測點位的選取是一項復雜且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代表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有什么要求?怎樣才能更加科學客觀?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要求
經過30多年發展,我國已建成國家、省、市、縣四個層級的5000多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已經建成。從監測功能上講,涵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背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還包括溫室氣體、酸雨、沙塵影響空氣質量監測等。為了確保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科學、具有代表性,必須根據監測目的、點位功能和點位的空間尺度,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設置監測點位。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要求:
城市點: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500米至4千米,如污染物濃度較低,可擴大至半徑4千米至幾十千米。
區域點: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幾十千米。
背景點: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100千米以上。
污染監控點:代表范圍一般為半徑100米至500米,如考慮較高點位對地面濃度影響時,可擴大至半徑500米至4千米。
路邊交通點:代表范圍為人們日常生活和活動場所中受道路交通污染源排放影響的道路兩旁及其附近區域。
空氣質量監測經驗借鑒
美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大約4000多個,但并非每個站點均監測全部污染物,而是根據當地特點和歷史情況確定。美國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主要目標:一是及時向公眾提供空氣質量數據;二是進行空氣質量達標監測,促進污染控制策略的實施;三是支持相關污染研究?;谝陨?個目標,美國的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可分為六類,在功能定位上更加細化。我們也可以在以后的空氣質量監測中借鑒好的經驗,讓我們的監測系統更加完善。